
自古洞庭山上就有茶,细嫩甘香,俗称“吓煞人”,康熙皇帝南下太湖,品尝 “吓煞人”,但甚感该名不雅,遂赐名“碧螺春”。
在一个春日的清晨,康熙皇帝骑着御马,随着一群宫廷侍卫和贵妇们,踏上了南下游历的旅程。太湖畔的美景早已传扬于世,而皇帝心中对于此地的期待更是万分。湖水清澈见底,碧波荡漾,远处的山峦在朝霞的映照下若隐若现,宛如一幅仙境。
一路上,皇帝和他的随行宫廷侍卫们品尝了太湖畔的各种美食佳肴,却意外发现一种茶叶格外引人注目。这茶叶香气扑鼻,令人心醉神迷,如同置身于仙境中一般。然而,其名却是“吓煞人”,颇有些不雅之感。
皇帝心生一念,不愿让如此美妙的茶叶沾染一丝不雅之名。他停下脚步,注视着手中的茶叶,沉吟片刻后,郑重地宣布:“此茶香气清新,如碧玉螺般,从今日起,便以‘碧螺春’之名,广为传颂。”
宫廷侍卫们纷纷露出欣喜的笑容,而贵妇们也频频点头称赞。康熙皇帝的决定一下子将这款茶叶提升至了新的高度,赐予了它一份尊贵和美好的名称。从此,碧螺春茶便在中国茶界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,成为了一种传奇,流传至今。